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迅速“取栓”,精准“介入” | 卒中中心成功救治一名脑梗17小时患者
发布时间:2022-11-30 来源:神经内科 浏览:62次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近日,卒中中心团队急诊行脑血管造影与支架取栓术成功救治一名脑梗17小时患者。

70岁的王先生(化名)是一位有50余年吸烟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的老人。1120日凌晨2时许,睡梦中的王先生自感头晕不适,右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当时未予重视,以为休息一下就能缓解。没想到自己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到了晚上7点,家属发现王先生行走不稳较前明显加重,并且出现了反应迟钝、言语含糊、表达困难等症状。家属急忙把王先生送到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急诊科滕瑶主治医师接诊患者后考虑王先生可能是“中风”症状,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在开具CT颅脑平扫、颅脑灌注与脑血管增强检查的同时联系神经内科急会诊。很快,CT检查结果出来了。王先生左侧大脑血管的主干——大脑中动脉出现了急性闭塞,导致了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灌注减低,如不及时恢复血流灌注,很有可能出现凶险的大面积脑梗死,不仅将导致患者长期的右侧肢体偏瘫、言语功能丧失,而且病死率高达60%以上!

目前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恢复血流灌注的方法只有静脉溶栓与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遗憾的是,由于王先生在发病当时抱着“休息一下就能缓解”的想法,等到院就诊时,距发病已超过17小时,大大超出了静脉溶栓时间窗。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熊军副主任医师与夏虹主治医师查看患者后认为,患者左侧大脑半球大片灌注减低,若不积极治疗,这些脑区的低灌注将势必转化为脑梗死,患者的症状也将不断恶化。

急诊行脑血管造影与支架取栓术是恢复脑血流灌注,挽救低灌注脑区,避免患者今后半身不遂、失语甚至死亡的唯一办法!熊军副主任医师在简明扼要地与患者家属沟通手术利弊,取得家属充分知情同意后,立即上台对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术中发现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M1段闭塞,结合症状考虑急性闭塞,立即给予急诊左侧大脑中动脉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三次抽吸联合拉栓后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及各分支通畅,远端灌注达到血流TICI-3级。患者脑血流恢复,手术成功!

手术结束后,王先生安返神经内科病房。神经内科依急性脑梗死介入手术后常规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并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王先生术后第一天言语表达困难的症状较前即有好转。术后第三天查房,王先生与人交流已基本无困难,能够下地行走,独立持碗筷进餐。同时,王先生的颅脑磁共振检查显示,由于脑血管介入手术及时恢复了脑血流灌注,挽救了大片低灌注脑区,为王先生脑梗后神经功能迅速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解读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熊军介绍,脑细胞一旦死亡后就不可复生。因此,目前急性脑梗死治疗强调“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广大患者一旦怀疑自己有“中风”症状,应第一时间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就诊。如经专业卒中团队评估考虑“急性脑梗死”,在发病4.5小时内可能有机会通过静脉溶栓的方法恢复脑血流灌注。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还可以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获益,减少脑梗致残致死的不良后果。神经内科主任、脑血管病中心主任黎宏斐主任医师提醒市民朋友:秋冬季节是脑“中风”高发期。长期吸烟史、“三高”人群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高风险人群。大家可以通过“120”口诀快速识别中风症状。1:看1张脸,是否有口角歪斜等不对称症状;2:查2只胳膊,是否有无力情况;0: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有上述症状,怀疑“中风”,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快速转运到最近的卒中中心,以求最大程度挽救还未完全梗死的脑细胞。